首页 南宁知道内容详情

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

2025-06-20 4 51kk

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

小学生,6一一12岁年龄段,最应该做的事有两件:一是学好小学的各门科学文化基础知识;二是无忧无虑过好童年生活,吃好,睡好,玩好,身、心健康成长!

实事求是地讲,如今的小学生已不象我们从前,要把文化基础知识学好已实属不易,如果我们家长“横征暴敛”,为了让孩子将来所谓的出人头地,过早地剥夺孩子的童性、童心,使孩子失去很多天性,不堪重负,明看是培养造就孩子,实则是拔苗助长。

到底小学生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呢?

这个问题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主要取决于孩子的自愿、爱好和平时玩的特长。

孩子本来“疯”玩的时间就不多,如果孩子想学习的特长与爱好相符,自愿有兴趣把学习特长当玩耍,大家也都知道“育苗要尽早”的道理,这个特长的学习还是必要的,家长也应该是支持的。

如果家长违背孩子心愿,自我规划孩子要学习的特长,去剥夺孩子本就不可多得的自由玩耍时间,也许能达成家长的部分心愿,那会不会摧残了孩子,无异于拔苗助长呢?

请家长您深思!

小孩子的特长来自于一时的兴趣,这种所谓的兴趣具有相当的不稳定性,有时候甚至会转瞬即逝……所以,小孩子的特长根本不具备什么基础!有些人说具有天赋,天赋不可能,只是后天性爱好、勤奋、专心、钻研的结果!

小孩子精力有限,又忙于校园学习,几门课程、几门作业……一天下来已昏昏欲睡,哪有过多余力去学习特长!所以,特长学好了绝对影响了课本学习成绩!课本学习成绩上去了则特长绝对不够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心无二用啊!

小孩子能力不及,兴趣不稳,特长不定……学习特长多半途而废!若家长能够倾心督促、持之以恒,孩子则会坚持不懈……也许会使特长学有上进、学有成效,如果家长三天新、两天旧,则孩子自然不进则退!

所以,小孩子学习特长根本没必要!

小孩子被同学嘲笑,是语言攻击,还是欺凌?家长可以如何处理?

小孩受到同学嘲笑,家长有必要替孩子拿捏一下:是偶尔嘲笑?长期嘲笑?嘲笑同学数多少?

如果是偶尔、个别人的嘲笑,那是一件很平平常常的事情。同学间疯疯赶赶,打打闹闹,你嘲笑我一句,我取笑你一句,互相逗乐子,这在大人中也常发生。

如果孩子被同学长期嘲笑,而且还不是一两个人,那家长就要慎重起来,从两个方面去调查、研究一下,防微杜渐做好一些事:

一是孩子长期受到一些同学的嘲笑,在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上就会带来影响和打击,形成阴影甚至扭曲,对孩长成长的是非观和阳光心态起到较大的负面作用,人格也会受到挑战。

在清楚了语言欺凌会带来恶果的前提了,家长就要找孩子、同学、老师认真了解一下同学嘲笑孩子的内容、性质,在嘲笑孩子的内容上是自家孩子言行上的真正缺陷,那性质还是善意的,有助于多方结合帮孩子进步;如果嘲笑孩子的内容是无中生有、人身攻击、品格侮辱……,那是语言攻击,是欺凌行为,家长就要按照抵御校园霸凌的方法,配合学校乃至公安部门,坚决为孩子伸张正义,教孩子抵御欺凌!

这个问题的关键是对于“嘲笑”“语言攻击”“欺凌”三者的客观界定,以及孩子的年龄,这里题主没有提到年龄段,就先拿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吧。

关于三者的界定

  • 在学生欺凌的类型中包含有言语欺凌,是指欺凌者主要通过口头言语直接攻击被欺凌者,比如取侮辱性的绰号、辱骂、讥讽、嘲弄、恐吓等。

  • 而对于“学生欺凌”的界定为:在校学生之间发生的强势一方对弱势一方进行侮辱性身心攻击,并通过重复实施或传播,使被欺凌的学生遭受身心痛苦的事件。

  • 嘲笑一般指人与人之间的取笑、戏谑、开玩笑,含有讽刺、不满意等意味的笑。

对于“语言攻击”“欺凌”应该是比较好判断的,而且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一般也不会出现欺凌和语言攻击的情况,特别少,这些一般都在青春期较多地出现,所以三者之间最难界定的应该是“嘲笑”。我想这也是这位父母比较纠结为难的地方吧。

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

父母如何帮助孩子正确判断对方属于哪种

从言语的内容上判断:对方一定是对自己的孩子说了什么,那么说话的具体内容就可以作为一个判断的依据,看对方的说话内容是否符合事实本身?如果是客观表述了事实,但在用词准确上由于年龄的关系无法做到恰当,就要给自己的孩子讲清楚,让孩子理解并释怀。如果是夸大或歪曲了事实,那么要分析是否对方不知道实情或者只看到了一部分事实导致了误会,这也需要教孩子如何给对方陈述事实。

这两种情况都是由于孩子们的年龄段无法做到借眼前的情况来正确推断之前所需的抽象思维,他们只能看到眼前看到的。这是这个年龄的思维特点。这就需要父母能够把这些孩子们想不到的面尽可能以他们能理解的程度来帮助作解释,并且教会孩子如何向对方陈述事实,避免误会,当然这中间不仅需要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需要情绪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这需要孩子一路以来不断地练习才能获得。

从言语的态度上判断:让孩子回想对方说自己的时候是否伴有轻蔑或不怀好意的笑,以及行为举止上的侮辱、不雅,这个对于年龄小的孩子还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孩子自己能够准确感受和判断,这是需要交往经验的,说实话,有时候成人也未必能做到准确判断。那就问问孩子“你觉得对方说这话是友好还是敌意,是为了你好还是故意惹你生气?”一般年龄小的孩子很正式问他的时候,还是能通过冷静后的回忆来准确判断对方说这话的用意的,只不过他们是通过心来感受的,不过也需要孩子要有一定的同伴相处的经验作为基础的。

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

父母需要通过和孩子的回忆、分析、判断来分情况引导处理

  • 首先当孩子告诉父母自己被嘲笑捉弄后,不论事情本身是什么,孩子当下是非常伤心痛苦委屈的,那么父母先要抱抱孩子表达对于孩子的情绪感受的关注,并且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慢慢先冷静下来。

  • 其次冷静后需要让孩子详细回忆事情发生的过程,当孩子再一次描述时其实也是情绪释放的机会,也可以再次思考其中的点,如果孩子自己可以想通是最好了,但如果孩子就坚信是对方的错,同时父母也认为是对方的错,那么就需要教会孩子如何应对,比如大声地、严肃地告诉对方“你这样说是不对的,我很生气,你需要反省”“你的话非常没有教养,我很生气也很失望”等等,但如果确实对方没有恶意,是自己的孩子太过敏感或者借这个事情来取得父母的关注,那么父母就要做反省了。有些孩子会通过自己在学校的被攻击来让自己获得家中父母对于自己的关注。

  • 最后,一定不要忘记日常中要通过各种聊天、讨论来陪孩子训练各种人际交往、沟通表达的能力。因为对于一些孩子即使教会了方法,当他独自去面对的时候也是无法做到的。

    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

父母需要和老师、同学确定事情是否属实,也可以通过多重渠道来了解真相以及孩子最近的情况

不得不承认孩子们都是非常聪明的,当最近缺少父母的关注或者父母之间闹别扭冷战时,孩子们会想各种各样的方法来试图得到父母的关注或者转移父母的注意力。总之要么是孩子自己需要父母的爱,要么是孩子不希望父母互相不爱了,他们非常希望自己和父母都是能天天开心互相爱着对方的幸福感觉。于是在学校弄出点动静来就是个不错的方法。父母需要反思下最近自己的状态了。

所以关于这个问题,难点还不在于如何处理,而是对于到底是什么的准确判断,以及父母是否能够做到客观地评价和正确的引导,毕竟父母们一看到孩子受了委屈是很难能够管理好自己的情绪的。不过做父母就是一场漫长的修行,一起加油吧!

小学生到底有没有学习特长的必要?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

欢迎点击关注【旮旯里的神仙洞】,专注个体成长研究,更多原创作品等您阅!


  • 评论列表 (0条)

 暂无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