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今年西安年最中国活动的临近,璀璨的西安又将亮相于世人面前,在西安众多的旅游景点当中,还不乏网红打卡的街区。
在西安,有条网红街,呼之曰:大唐不夜城!每到夜晚,惊艳至极。有人说:从喜欢到爱上只需三秒,其实,三秒只是量化的虚数,天上街市,梦回大唐,在这里,只需一瞬,一瞬,你就可以回到大唐。
大唐不夜城的夜晚果然是“不夜”,处处都是璀璨辉煌的灯火,大唐不夜城的夜景到底有多好看?从西安大唐不夜城的航拍照片更可以看出,在四四方方的西安城当中,唯有大唐不夜城在空中看上去最为显眼。
那里为什么叫大唐不夜城啊?这两张凌晨两点的航拍照片告诉你答案。
确实,在西安别的地方比起来,大唐不夜城确实是太显眼了,就连凌晨两点都不例外哦。
诗经女孩来回答。作者问这问题的意思,大唐不夜城不应该是西安么,为什么会变成了洛阳?这里要从历史说起了。
1、《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的作者
作者苏颋(670-727年),唐玄宗主政时期的宰相。诗文虽流传不多,但他可是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
苏颋出生于官宦世家,父亲苏瑰在唐中宗时期就是尚书右仆射、许国公。苏颋自幼勤苦好学,关键是聪明过人,记忆力超群,一遍就过了。他20岁中进士,供职中书舍人,专为皇帝起草文诰。
据史书中说,唐玄宗铲除太平公主之乱后,让苏颋写诏书。只听他口如悬河滔滔不绝,一旁负责记录的人都急了。折让诗经女孩想起了朱广权说段子后手语老师的表情。当时的中书令李峤见状,评价苏颋曰:“舍人思若涌泉,吾所不及。”
716年,苏颋成为宰相和宋璟一同执政。宋璟为人刚正,对很多政务断然裁决,苏颋则顺从其美,在皇帝面前奏事时,宋璟若有没想到或一时答不上来的,苏颋就会上前协助。真的会办事。
苏颋不仅仅诏书写的好,其诗作在宫廷诗人之中,也算不错。所以一位宰相做诗,必然和政治有关。仔细看此诗,歌颂的是君主圣明,大唐盛世不夜城,歌颂的是天下太平,长治久安的繁华情景。
2、《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的解析
东岳封回宴洛京,西墉通晚会公卿。 楼台绝胜宜春苑,灯火还同不夜城。 正睹人间朝市乐,忽闻天上管弦声。 酺来万舞群臣醉,喜戴千年圣主明。
诗经女孩带你先来看题目:《广达楼下夜侍酺宴应制》,广达楼在哪儿?唐东京洛阳紫微城(宫城)内楼台式建筑。开元年间,唐明皇李隆基常在此大宴群臣,以及欢度千秋节等。夜侍酺宴:酺,pú,饮酒。字面意思,夜里举办一场可以饮酒的宴会。应制,指由皇帝下诏命而作文赋诗的一种活动。
这首诗题目的意思是:皇帝老儿在广达楼召集大家举办了一场可以饮酒的宴会,我应皇帝的招呼为了助兴做了此诗!
内容呢,其实就是一首歌功颂德的诗,诗经女孩翻一下白话文:
从东岳封禅回到了东都洛阳,在西墉这个地方晚上宴请公卿。
这里的楼台胜过了长安宜春苑,灯火通明和长安的不夜城一样。
我正好看到夜市上的熙熙攘攘,这时忽然天上传来管弦丝竹声。
喝了酒跳了舞大家好像都醉了,这大唐盛世全仰仗我们的圣主英明。
哈哈,看完翻译以后是不是觉得这苏颋宰相不是白当的,长期在君主身边,伴君如伴虎,这赤裸裸的拍马屁的功夫可是一流。咱们一定要学啊,官场职场同样需要。
3、诗经女孩说
作者问题是为什么不夜城是洛阳而不是长安,此诗已经给出答案了。“绝胜”两个字,可以理解为此时此地,作者要拍马屁,其实作者意思是洛阳和长安一样繁华,都是不夜城。
从隋文帝开始建都长安,但因吃饭问题经常率领大臣和后宫去洛阳就食。隋炀帝迁都洛阳。唐朝以后唐太宗虽也想设立东西两都,但大臣总是以唐代初创,处于恢复期,养不起两个都城为由予以拒绝。但这并不妨碍洛阳的繁华。到了玄宗时代,长安洛阳称为东西两宫;三秦九洛,咸曰帝京;有时又称两京城;咸洛两地皆曰京师。为区分两地甚至一度规定长安称为京城,洛阳称为都城。
所以两个繁华之地,没啥好纠结的。你要怪,就怪唐玄宗为啥不再长安再宴饮一场,苏颋再做一首和长安有关的诗流传下来呢!
喜欢请为我点赞哈!
评论列表 (0条)